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科學方法論
SEMINAR ON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S 
開課學期
97-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國家發展研究所  
授課教師
張志銘 
課號
NtlDev7018 
課程識別碼
341 M463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上課地點
 
備註
開課時間與地點見本所網頁與陳顯武合開
限碩士在職專班生
總人數上限:4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擬先從「經驗分析之研究取向」的介紹與檢討著手,在這一部分,將針對經驗分析科學之基本預設、經驗概化、假設之形成、檢驗及演繹至理論之建構進行重點式的描述及深入之探究。此外,亦擬針對經驗的科學說明模式、Popper與Kuhn的科學理論、Stegmuller之結構主義的科學觀及Piaget的發生學或數學上Bourbaki的結構主義論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評論。
本課程第二部分則討論「非經驗分析之研究取向」。此一部分,則先從「說明與理解」之差異性加以探索。然後以Weber的社會科學方法論及其影響史。接續而下的則更深入地探討詮釋學、現象學、辯證法及批判理論在社會科學研究上可能的貢獻及其界限當做探討重點。
另外,在學期之最後末段部分,試圖以Bernstein對經驗科學與非經驗科學分析的處理來延伸及掌握社會科學方法論爭論之重點與貢獻,最後在以後現代性對科學方法論的影響作為總結討論。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深化及批判式地反省社會科學研究上各種不同的方法取向,除了探討各種不同的方法在社會科學研究上運用的可能性、侷限性及其方法論上的預設,並希冀尋求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之新途徑及新方法之檢視,進而促進博士班學生閱讀一流期刊並撰寫學術文章投稿之能力。
本課程擬先從「經驗分析之研究取向」的介紹與檢討著手,在這一部分,將針對經驗分析科學之基本預設、經驗概化、假設之形成、檢驗及演繹至理論之建構進行重點式的描述及深入之探究。此外,亦擬針對經驗的科學說明模式、Popper與Kuhn的科學理論、Stegmuller之結構主義的科學觀及Piaget的發生學或數學上Bourbaki的結構主義論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評論。
本課程第二部分則討論「非經驗分析之研究取向」。此一部分,則先從「說明與理解」之差異性加以探索。然後以Weber的社會科學方法論及其影響史。接續而下的則更深入地探討詮釋學、現象學、辯證法及批判理論在社會科學研究上可能的貢獻及其界限當做探討重點。
另外,在學期之最後末段部分,試圖以Bernstein對經驗科學與非經驗科學分析的處理來延伸及掌握社會科學方法論爭論之重點與貢獻,最後在以後現代性對科學方法論的影響作為總結討論。
 
課程要求
成績評定方式

課堂參與及平日表現40%
課堂報告30%
期末報告40%,應繳交10000字以上之書面報告一篇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第一週導論─課程介紹

第二週 經驗分析科學之方法意涵、假設檢驗與理論建構
教材:Wallace W.L., The Logic of Science in Sociology, Chicago:Aldine Pub. Company, 1971, pp.11-29; 33-59; 63-128

第三週 Hempel的「科學說明之涵蓋律模式」
教材:
Hempel,C.G.,Aspects of Scientifical Explantion and Other Essay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N.Y.:Free Press,1965.
林正弘,〈科學說明涵蓋律模式之檢討〉,收錄於:氏著,《伽利略.波柏.科學說明》,台北:東大,1988,頁39-66。

第四週 Popper的「否證論」
教材:
Popper, K. R.,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New York : Harper & Row, 1965, c1959, (Logik der Forschung, 10., verb. und verm. Aufl., Tubingen : J.C.B. Mohr, 1994.)
林正弘,〈卡爾.波柏與當代科學哲學的蛻變〉,收錄於:氏著,《伽利略.波柏.科學說明》,台北:東大,1988,頁69-108。

第五週 Kuhn的「典範論」
教材:
Kuhn, T.S.,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al Revolutions,Chicago: Chicago Uni.Press, 2nd,1969,pp.10-42。

第六週 Craig定理
教材:
Craig, W., Three Uses of the Herbrand-Gentzen Theorem in Relating Model Theory and Proof Theory, 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 Vol.22, No.2, 1957, pp.269-285
Craig, W., On Axiomatizability Within a System, 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 Vol.18, No.1, 1953, pp.30-32
Craig, W., Linear Reasoning. A New Form of the Herbrand-Gentzen Theorem, 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 Vol 22, No.3, 1957, pp.250-268
林正弘,〈克雷格定理及其在科學哲學上的應用〉,收錄於:氏著,《知識.邏輯.科學哲學》,台北:東大,1985,頁73-179。

第七週Stegmuller結構主義的科學觀
教材:
Stegmuller, W., The structuralist view of theories : a possible analogue of the Bourbaki programme in physical science, Berlin / New York : Springer-Verlag, 1979.

第八週 Piaget發生學的結構主義觀點
教材:
Piaget, J., Stucturalism, tr. By Maschler, Ch., New York, 1968.

第九週 一般詮釋學的起源與方法詮釋學 Schleiermacher, Dilthey & Weber
教材:
Weber,M,“Die ‘Objektivitat’ sozialwissenschaftlicher und sozialpolitischer Erkenntnis”, in: Weber,M.,Gesammelte Aufsatze zur Wissenschaftslehre, 7.Aufl.,Tubingen:J.C.B.Mohr, 1978, S.146-S.214.(tr. By Shils, E.A./ Finch, H.A., Max Weber.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ocial Science, The Free Press, 1969, pp.49-112.)
Palmer, Richard E.,Hermeneutics; interpretation theory in Schleiermacher, Dilthey, Heidegger, and Gadamer, Evanston [Ill.]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p.3-71
Kasler, D., Max Weber. Eine Einfuhrung in Leben, Werk und Wirkung (中譯本, 克斯勒.迪爾克著,郭鋒譯,《馬克斯.韋伯的生平、著述及影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第十週 詮釋學的存有論轉向 Heidegger & Gadamer
教材:
Palmer, Richard E.,Hermeneutics; interpretation theory in Schleiermacher, Dilthey, Heidegger, and Gadamer, Evanston [Ill.]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p.72-217

第十一週 現象學作為嚴謹的科學 E. Husserl
教材:
Husserl, E., 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nomenology :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 Eemund Hysserl ;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 by David Carr, Evanston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70, Evanston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70

第十二週 社會實在之現象學研究 A. Schutz
教材:
Schutz, A., The phenomenology of the social world;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by George Walsh and Frederick Lehnert,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1972

第十三週 辯證法:從唯心辯證法到歷史唯物論 Hegel & Marx
教材:

第十四週 社會學與經驗的社會研究
教材:
Adorno,T.W., “On The Logic of The Social Sciences”,in:Adorno,T.W., et.al.(eds.),The Positivist Dispute in German Sociology, London:Heinemann,1976, pp.,68-86;105-122.

第十五週 Habermas論經驗分析科學與辯證法
教材:
Habermas,J., “The Analytical Theory of Science and Dialectics”,in: Adorno,T.W., et.al.(eds.),The Positivist Dispute in German Sociology, London:Heinemann,1976, pp.,131-162.

第十六週 語言分析對經驗理論之檢討
教材:
Bernstein,R.J.,The Restructuring of Social and Politic Theory, N.Y.and Lond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6, pp.,55-114;115-236

第十七週 後現代性對方法論之反思
教材:
Feyerabend, P. , Against method, London ; New York : Verso, 1993

第十八週 總結討論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